抬棺出征护山河:左宗棠与新疆的传奇
1875 年的朝堂之上,“海防” 与 “塞防” 的争论剑拔弩张。当李鸿章提出 “放弃新疆,专守海防” 时,64 岁的左宗棠拍案而起,力陈 “新疆不固,则蒙古不安;蒙古不安,则京师危矣”。这位头发已染霜雪的老将,主动请缨收复被阿古柏势力侵占十余年的新疆,开启了一
1875 年的朝堂之上,“海防” 与 “塞防” 的争论剑拔弩张。当李鸿章提出 “放弃新疆,专守海防” 时,64 岁的左宗棠拍案而起,力陈 “新疆不固,则蒙古不安;蒙古不安,则京师危矣”。这位头发已染霜雪的老将,主动请缨收复被阿古柏势力侵占十余年的新疆,开启了一
在过去的农村,抬棺是丧葬仪式的核心环节。当某位长辈去世,村里的“大老执”会迅速组织起一支由16名精壮劳力组成的抬棺队。这些劳力来自不同家族,但需确保彼此间无历史嫌隙,以维护仪式的庄重性。抬棺过程中,队伍需遵循严格的礼仪规范:起棺时需喊号子保持同步,途中每隔一段
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。作为晚清的封疆大吏、朝廷重臣,他是众多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与推动者。仅就收复新疆、建设和治理西北的功绩而言,他便堪称晚清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关键人物,更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。
湖南广播影视集团(湖南广播电视台)联合湖南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、甘肃宣传部等单位联合出品,纪录片还原拍摄方式历经3年创制,再现了晚清名臣左宗棠“抬棺出征”、捍卫166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历史功绩。
王定安《湘军记》:四月乙卯,宗棠发肃州,舁榇以行。五月乙亥,抵哈密。“舁榇”就是抬着棺材之意。沈传经、刘泱泱的《左宗棠传论》、孙占元的《左宗棠评传》、杨东梁的《左宗棠》,都采用了王定安的说法。